球速体育: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内容
更新时间:2025-05-10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答: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避免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二是不幸发生了突发环境事件,要第一时间做好应对,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或破坏扩大。
答:① 定期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要求,至少三年修订一次,期间有重大修订的要及时更新),确定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② 落实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有效防止泄漏物质、消防水、污染雨水等扩散至外环境的收集、导流、拦截、降污等措施。
③ 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对于发现后能够立即治理的环境安全隐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对于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治理,可能产生较大环境危害的环境安全隐患,应当制定隐患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现场应急预案,及时消除隐患。
环境应急预案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侧重明确现场组织指挥机制、应急队伍分工、信息报告、监测预警、不同情景下的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
答:《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规定,企业是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根据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需要,开展环境应急预案制定工作,对环境应急预案内容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负责。
企业可以自行编制《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也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的,企业指定有关人员全程参与。
我们鼓励企业自行编制,既可以降低球速体育企业成本,又能提升企业人员环境应急管理水平,有效防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沦为形式。
① 成立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组,明确编制组组长和成员组成、 工作任务、编制计划和经费预算。
③ 编制环境应急预案。重点说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下需要采取的处置措施、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通报的内容与方式、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的内容与方式,以及与政府预案的衔接方式等内容。
④ 评审和演练环境应急预案。企业组织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代表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开展演练进行检验。
(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环办应急〔2018〕8号)“4.3评审人员”要求,评审专家可以选自监管部门专家库、企业内部专家库、相关行业协会、同行业或周边企业具有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知识经验的人员,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一般应当回避)
⑤ 签署发布环境应急预案。环境应急预案经企业有关会议审议,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答:什么是应急准备?为防止突发环境事件升级或扩大,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而做的提前准备和保障。
① 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② 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纳入单位工作计划,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等信息;
③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撰写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问题,并根据演练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
① 必须立即采清除或减轻污染危害措施,关闭通往外环境的闸阀、引导污染物进入应急池等;